环球ug登录网站

文物与艺术学院
校园统一身份认证 直播东方 优秀毕业生 信息公开 校长信箱
  • 部门概况
    • 院系介绍
    • 文物艺术博物馆
  • 师资建设
    • 师资队伍
    • 实验室条件
    • 品牌教学
    • 教师风采
  • 专业介绍
    • 本科专业
    • 专科专业
  • 教学工作
    • 教学活动
    • 实践活动
    • 版权服务
    • 校企合作
  • 学生工作
    • 学生活动
    • 学生风采
    • 奖助政策
  • 党团工作
    • 支部建设
    • 团学活动
  • 学院新闻
  • 通知公告
  • 学生园地
快捷入口
相关连接
  • +医学院
  • +马克思主义学院
  • +人文学院
  • +经济管理学院
  • +文物与艺术学院
  • 人工智能学院
院系介绍
首页/院系介绍
文物与艺术学院 环境设计专业介绍
作者: 文物与艺术学院 | 2022-05-31

环境设计专业介绍

专业代码:130503  

学位授予门类:艺术学学士

  环境设计是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属设计学类专业,基本修业年限为四年,授予艺术学学士学位。环境设计专业是人居环境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涵盖建筑工程技术、人文艺术科学以及城市景观等领域,主要是进行室内外人居环境设计研究与环境营造实践。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系统掌握环境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具备环境设计职业素养和职业能力,具有一定的中国文化底蕴、较强的创新意识、创业精神和实践能力,掌握科技手段,能在环境艺术相关企/事业单位从事环境与建筑艺术的总体规划设计、室内外设计、园林设计、工程管理等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主要课程】


  环境艺术设计概论、设计制图与识图、计算机辅助设计ps、AutoCAD、3DsMax、室内设计原理与程序、装饰材料与施工工艺、家具与陈设艺术设计、环境景观设计、家居空间设计、公共空间设计、造型基础、办公空间设计、商业空间设计、会展展示设计、装饰工程概预算等。

【就业方向】


  可在建筑公司、装饰工程公司、园林工程公司、环境设计研究院所及相关管理部门和专业协会从事室内设计、景观设计、商品展示设计、环境绿化设计等环境艺术设计、预算编制和管理等工作。

【我们的特色】


1.大师引领

  环境设计专业注重大师引领、专家治学。由中国建筑装饰协会设计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室内装饰协会设计委员会副秘书长、原天津美术学院环境与建筑艺术学院院长兼书记、硕士生导师彭军教授领衔环境艺术专业带头人。由原天津科技大学艺术设计学院教授、公共艺术设计方向学术带头人孙超教授等担纲核心课程教师。本专业教师主要来自于清华美院、北京理工大学、天津美术学院、沈阳农业大学、杭州师范大学、成都理工大学、山西师范大学、吉林艺术学院、湖北工业大学、兰州理工大学、大连工业大学、贵州师范大学、武汉工程大学、兰州交通大学、鲁迅美术学院、哈尔滨师范大学、东北师范大学、米兰布雷拉美术学院等国内外知名高校,建立了一支学历结构、职称结构、年龄结构、学缘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

(彭军教授)                (孙超教授)

2.培养特色

  专业建设注重“五个合”,即学院与企业联合、专业与产业融合、课程与前沿契合、教学与科研汇合、课堂与参赛结合,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 强调“以文培元、以实为用、以融强能”。

(1)以文培元

  专业以文化建设为基础,在课程设置、校园文化活动、文化节日活动、空间文化等方面引领学生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坚定理想信念、塑造优秀品格,促进专业知识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课程设置上开设了系列传统文化公选课程。校园文化上,每年定期举办“经典诵读大会”、“知中国中华传统文化知识竞赛活动”、 “文化节日活动”等,营造隐性的课堂。引领学生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坚定理想信念、塑造优秀品格,促进专业知识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为学生搭建一系列强化实践、创新发展的实践平台。  

(校外实践活动)

(2)以实为用

  专业通过实题实做、实操实用、实地实练的育人模式,引导学生求真学问,练真本领。

  “项目式”课堂:以工作过程为导向,设计真实或仿真的实践项目,开展“项目式”课堂。整个项目通过师生共同策划与实施来完成,增强学生职业素养与职业能力的同时,增强学生专业自信。

(大师进课堂项目)

(绘画校园、楼道装饰画项目)

  引赛入教、赛教融合:与企事业单位联合举办校园艺术设计大赛,与海峡两岸手绘设计大赛、全国应用型人才综合技能大赛、全国数字艺术设计大赛等相结合,以赛促教、以赛促学。将园林景观沙盘设计、室内装饰手绘设计、海报设计、3dsmax室内效果图设计等教学内容纳入大赛,强化学生的专业设计能力。

(校园艺术设计大赛)

(校园艺术设计大赛)

(校园艺术设计大赛)

(建党百年文创设计大赛)

  时时育人、处处课堂:突破校园边界,共享教研资源,专业致力于全方位搭建开放性实践平台,定期开展 “假期社会实践活动”,引导学生走出校门、了解世情、国情和服务社会。帮助学生进入工作真实环境中学知识、长才干,为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培养提供广阔的空间。

(社会实践活动)

(3)以融强能

  结合文物与艺术学院“文化+艺术+科技”的大背景,专业充分发挥学科交叉融合的优势,形成了“文化+艺术+科技”的专业特色,以融强能,培养创新型人才。同时积极探索“专业+工作室”的课程建设,成立了风景园林设计工作室、文创设计工作室、绘本工作室、扎染工作室等,培养学生的专业设计能力、并对不同年级的学生进行定向指导。

师说专业

  环境设计专业是什么?将来能干什么?让我们一起来听听专业老师的解读吧:


如果你想拥有一个

与众不同的艺术空间,

就来学习环境设计;

如果你有为芸芸众生

创造美好生活的抱负,

就去研究环境设计;

环境设计是值得有追求

完美理想的才子毕生的事业!

——彭军教授



  记得有一次上课,我和一名河北籍的学生谈话,他说:第一次上专业课是老师和他们一起动手制作模型,难以忘怀,我们用另一种独特的语言,是文字无法替代的,令人回味,它告别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开始接受新颖的艺术思维。这样的教学强调创造个性,研究思想内涵,实现了环境设计的价值。看着身边同学制作的一个个有趣、有创意的作品,我不禁为他们的智慧感慨,也被这些遨游在艺术空间中的遐想所深深吸引着。尽管我们才初学专业课,但是我们愿意去尝试学习更丰富的知识,去自己动手获得不同的审美体验和情感体验,并训练多种思维方法,拓展创作视野和想象能力,更好的服务于国家建设。

  环境设计与其它种类的艺术创作,最大区别在于它的功能性,不单满足人们的感官需求,最大特点是更具有科学的使用价值。设计中更注重的是人文与自然的融合,形成统一的环境体系。

  “艺术并不描绘可见的东西,而是把不可见的东西创造出来。”——保罗·克利

——孙超教授

致想考入河东院环境设计专业的同学们:

  “怎么理解环境设计?”这句话可谓是我们大学四年一直在思考的一个问题,甚至可以作为一个课题来研究。怎么来理解这个专业,接下来将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聊聊环境设计。

  环境设计是什么?“环境”一词,可以简单理解为我们的生存空间或者生活空间,这种空间可以是相对封闭的室内空间,也可以是开场的户外空间。这种空间不仅要满足我的生存需求,还要满足我们的精神需求;“设计”一词,就是通过我们专业的学习者去科学思考,去统筹规划,去大胆创新,使我们所处的这种空间更舒服,甚至具有品味内涵。

  环境设计怎么做?在温饱问题得到充分解决的前提下,我们就会逐步考虑改善我们的环境,这种环境可以是我们的居住环境、学习环境、活动环境、休憩环境等,通过科学的空间划分、色彩搭配、材料应用、灯光辅助等方面,来达到基本的使用功能。在满足基本使用功能之外,还可以从使用者的视觉、触觉、听觉、嗅觉等多方面进行设计与创新,从而创造出一种多元化的空间体验。

  毕业之后,未来能得到什么?相信大家未来的选择会有很多种,也会在不同的领域创造不同的价值。在经过环境设计的专业化、系统化学习之后,可具备基础的专业设计能力。随着时间沉淀,脚踏实地的实践调研、多角度的设计思考、全方位的联系对比等训练内容,其内在的优良作风及思维方式一定会学以致用于我们的工作和生活,甚至会影响一生。

——赵鸿霖老师





  我们现在面临的社会发展非常迅速,未来会有非常多的不确定性。环境设计不仅是对具体形式的追求,更是通过与真实生活的接触、对话,以应对未来不确定的需求。在这个过程中,评价的标准应该是“设计能解决什么样的生活问题”,经济、文化、美学的问题,等等。以人为中心是重要的。环境设计最重要的目标就是用专业改善我们的人居环境,增进人民福祉。

——李陶伶老师




  与建筑学相比,环境设计注重建筑的室内外环境艺术气氛的营造;与城市规划设计相比,更注重规划细节的落实与完善;与园林设计相比,则更注重局部与整体的关系。环境艺术设计是“艺术”与“技术”的有机结合体。环境艺术的魅力在于协调“人—建筑—环境”的相互关系,使其和谐统一,形成完整、美好、舒适宜人的人类活动空间。

——姜男老师



上一篇: 文物与艺术学院 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专科)介绍
 
下一篇: 文物与艺术学院简介
学校简介 合作交流 招生工作 联系方式 版权申请通道 图书馆

版权所有:环球ug登录网站(控股)有限公司

学校地址:

河北省廊坊市开发区东方大学城一期圣陶路(主校区)

河北省廊坊市开发区东方大学城二期白居易道(医学院校区)

河北省廊坊市开发区东方大学城一期圣陶路东(文物与艺术学院校区)

邮箱:oitoffice@126.com

冀ICP备17030115号-1

冀ICP备17030115号-2

冀公网安备 131099020000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