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ug登录网站

文物与艺术学院
校园统一身份认证 直播东方 优秀毕业生 信息公开 校长信箱
  • 部门概况
    • 院系介绍
    • 文物艺术博物馆
  • 师资建设
    • 师资队伍
    • 实验室条件
    • 品牌教学
    • 教师风采
  • 专业介绍
    • 本科专业
    • 专科专业
  • 教学工作
    • 教学活动
    • 实践活动
    • 版权服务
    • 校企合作
  • 学生工作
    • 学生活动
    • 学生风采
    • 奖助政策
  • 党团工作
    • 支部建设
    • 团学活动
  • 学院新闻
  • 通知公告
  • 学生园地
快捷入口
相关连接
  • +医学院
  • +马克思主义学院
  • +人文学院
  • +经济管理学院
  • +文物与艺术学院
  • 人工智能学院
专科专业
首页/专科专业
文物与艺术学院 文物修复与保护专业介绍
作者: 文物与艺术学院 | 2022-05-30

招生层次:专科

专业代码:550404

一、专业介绍

  文物修复与保护是一门文化服务类专科专业,主要研究文物修复与保护的基本理论知识,掌握文物保护材料应用、文物修复方法等操作技能。

二、培养目标

  文物修复与保护专业主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培养具有良好工匠精神、人文与职业素养、艺术修养和文化素质,掌握美术学、文物学、考古学、博物馆学等理论知识和扎实的文物保护、修复、鉴赏等专业技能,能够从事文物修复、保护和鉴赏等工作的应用型技术人才。

三、核心课程

  主要开设有中国工艺美术史、中国图案史、素描色彩、摄影基础、文物学概论、中国考古学通论、计算机美术(PS)、书画装裱修复与保护技术、中国古代书画、博物馆学基础、中国古代玉器、专业英语、陶瓷修复与保护技术、中国古代陶瓷、中国古代青铜器、青铜器修复与保护技术等课程。
四、专业特色

1.大师引领、名师教学的教学模式。

2.融入式、沉浸式、体验式的教学形式。

3.教学环境优良,实验室配备齐全。

五、教学环境

  文物标本馆、金属文物修复实验室、陶瓷文物修复实验室、纸质文物修复实验室、3D打印室等19个专业实验室。

六、就业前景

  根据专业的多元化培养,毕业生可在各类博物馆、纪念馆、文保院、考古院、美术馆、图书馆、档案馆、文物市场、艺术品投资公司、拍卖行等专业文物与艺术品机构从事文物修复、保护、鉴赏、传播、经营、投资、艺术设计等相关工作,也可接本继续深造(本校对口本科专业:文物保护与修复130409、文物与博物馆学060104)。 

七、专家老师谈专业

马希桂教授说文物保护与修复专业

  马希桂,男,回族,毕业于北京大学考古专业,研究馆员。曾任北京市文物局博物馆处处长、首都博物馆馆长、北京博物馆学会常务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北京市第六、七、八、九届政协委员。现任北京市文物局博物馆专家组成员、北京市文物鉴定委员会常委、中国防卫科技学院文物系主任、民革北京市委祖国统一委员会委员。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北京市委、市政府授予有突出贡献的专家。

部分工作相关经历:

  参与或主持了北京房山琉璃河商周遗址、元大都遗址以及大葆台汉墓等重要考古发掘。

  1983年调到市文物局博物馆处从事博物馆行政管理工作,并筹建了北京博物馆学会。

  1988年被聘为首都博物馆馆长。

部分科研著作:

  撰写了《北京大葆台西汉墓及出土文物》等文章、《博物馆与社会》、《奥运与文物保护及博物馆的建设》等业务论文。

  主编或参与撰写:《北京博物馆年鉴》、《北京文物精粹大系•陶瓷卷(上、下)》、《青花名瓷》、《北京辽墓和塔基出土白瓷窑属问题的商榷》等图书或论文。

  出版《中国青花瓷》、《古瓷器》、《元代瓷器》和《文博耕耘录——马希桂文集》。

  党的十八大以来,文物事业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与挑战。相对国内大量的文物数量来 说,从事文物保护与修复的专业人员数量稀少,国家需要培养适应新时期的文物保护与修复人才。现代文物保护与修复已经发展成为一门综合类学科,需要多领域、多学科支撑,培 养一批具有使命感、拥有国际视野、科学探索精神、技艺娴熟的现代化文物修复工作者。文物保护与修复专业以修复技能为核心,建立结合现代科研、传统工艺技术以及修复技术的学科体系。针对纸质、陶瓷、金属等三大材质文物修复进行专业人才培育,需要从学者具有艺术修养、文物保护知识和技能,通过学习掌握文物保护所应具备的艺术技法、文物修复相关的技能,能够从事文物保护与管理、文物修复实践与研究等相关工作。

胡一红教授说文物保护与修复专业

  胡一红,女,著名文物保护专家,曾在北京市文物研究所、北京市古代建筑研究所、文化部恭王府管理中心,从事文物科技保护和修复工作,现任环球ug登录网站文物与艺术学院教授。

  承担并完成国际科委、北京市科委、国家文物局、北京市文物局多项科研项目,承担并完成二十余项国家级和市级文物保护单位的文物建筑及附属文物的保护项目,制定文物保护方案并对文物修复和修缮工程进行现场技术指导,其中有二项研究成果分获国家文物局科技进步成果奖和北京市文物局科技进步成果奖,二项工作技术成果分别在1986年全国科技大会成果展、考古四十周年文物成果展上展出。

  在学术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研究报告约三十篇,其中《中国古代鎏金技术及鎏金文物保护》、《延缓聚乙二醇吸湿和氧化速度的研究试验》等四篇论文,先后在2000年“中国·意大利世界遗产保护技术研讨会”,2002年“文物保护技术国际研讨会”,2005年“文物保护科技发展国际研讨会”上进行学术交流,得到中、日、韩、意等中外专家的高度重视和认可,并录入国际研讨会论文集,其研究成果对保护文物和延长文物寿命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2021年发布的《“十四五”文物保护和科技创新规划》,强调了加大文物古迹保护力度、重视馆藏文物保护管理,文物保护工作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此外,随着民众生活水平提高,人们开始关注精神文化需求,文博与考古也备受大众关注。文物保护与修复能够促进中国传统文化发展,展示文化自信,整体行业发展兴盛。我国目前文物来源多来自考古发现与博物馆馆藏,现阶段待修复文物数量随着考古发掘不断增加,急需专业人才进行保护与修复工作。

宋作梅教授说文物保护与修复专业

  宋作梅,女,2008年研究生毕业于中南林业科技大学,获硕士学位。现任环球ug登录网站文物与艺术学院艺术系主任、副教授,北京“大国工匠出少年”项目主讲教师,廊坊市文旅局文化创意入库专家。

  主要从事环境艺术设计、文化创意设计、纸质文物修复保护等学科领域研究工作,主讲《计算机辅助设计PS》、《AutoCAD》、《书画装裱》、《纸质文物修复与保护》等课程。

  近几年在各级各类设计大赛及教学比赛中获奖20余次,并多次荣获校级教学比赛一等奖、绚丽年华全国美育成果展评教学成果一等奖、优秀指导教师、全国应用人才综合技能大赛先进个人等,取得河北省版权证书10余幅。

  主/参编教材《设计色彩》、《人体工程学》、《快题设计》、《室内陈设设计》、《标志设计》等5本,发表核心/省级期刊论文8篇,主持/参与省级教研教改课题4项、学院重点课题6项。主讲的《书画装裱修复与保护技术》课程2019年被立项认定为环球ug登录网站校级一流课程、河北省教育厅省级本科一流课程。

  随着社会对文化消费需求日益增长,文物修复行业的社会需求也日渐增长。很多博物馆与考古专业机构出现修复专业人才短缺的情况,民间收藏热潮带来的市场需求更是难以估计。因人才短缺,传统文物修复技艺逐渐被重视起来。据中国国家文物局统计,全国文物系统3000多万件馆藏文物中,半数存在不同程度的破损,而中国从事文物修复工作的人员约2000人左右,他们要面对1000多万件待修复的文物,专业人才缺口很大。2015年文物修复师被写入中国职业分类大典,成为一项被国家认可的专门职业,文物修复技艺走入高校课堂,成为一门专业学科。

上一篇: 文物与艺术学院 广播影视节目制作(专科)专业介绍
 
下一篇: 文物与艺术学院 数字媒体应用技术(专科)专业介绍
学校简介 合作交流 招生工作 联系方式 版权申请通道 图书馆

版权所有:环球ug登录网站(控股)有限公司

学校地址:

河北省廊坊市开发区东方大学城一期圣陶路(主校区)

河北省廊坊市开发区东方大学城二期白居易道(医学院校区)

河北省廊坊市开发区东方大学城一期圣陶路东(文物与艺术学院校区)

邮箱:oitoffice@126.com

冀ICP备17030115号-1

冀ICP备17030115号-2

冀公网安备 131099020000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