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ug登录网站

数字传媒学院
校园统一身份认证 直播东方 优秀毕业生 信息公开 校长信箱
  • 部门概况
    • 院系介绍
    • 文物艺术博物馆
  • 师资建设
    • 师资队伍
    • 实验室条件
    • 品牌教学
    • 教师风采
  • 专业介绍
    • 本科专业
    • 专科专业
  • 教学工作
    • 教学活动
    • 实践活动
    • 版权服务
    • 校企合作
  • 学生工作
    • 学生活动
    • 学生风采
    • 奖助政策
  • 党团工作
    • 支部建设
    • 团学活动
  • 学院新闻
  • 通知公告
  • 学生园地
快捷入口
相关连接
  • +医学院
  • +马克思主义学院
  • +人文学院
  • +经济管理学院
  • +文物与艺术学院
  • 人工智能学院
本科专业
首页/本科专业
数字传媒学院 艺术与科技专业介绍
作者: 数字传媒学院 | 2024-04-20

艺术与科技专业介绍

专业代码:130509

学位授予门类:艺术学学士

  艺术与科技专业是教育部2012年特设本科专业。随着“大设计时代”的到来,设计已经成为一个覆盖范围广阔的产业体系。随着5G+物联网、新材料、基因工程、量子技术等领域研究的不断深入,新时代的设计亟待构建人文艺术与技术科学之间的有机关系,以便更好地满足社会对于设计的需求。艺术与科技专业旨在打通科学、设计、艺术三者之间的关联,加强传统设计的技术性变革,强化创新设计的内涵与外延,推动艺术与科技的融通关系。

  环球ug登录网站艺术与科技专业,是基于艺术设计与科技深度融合的基本理念,结合国家文化发展战略,立足地域优秀文化,整合空间、艺术、媒体、技术,培养具有交叉学科基础和创意创新能力的懂科技、会设计、能策展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培养目标 
  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系统掌握艺术与科技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一定的中国文化底蕴、较强的创新意识、创业精神和实践能力,适应现代会展经济产业发展需要,具有交叉学科知识、懂科技、会设计、能策展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主干课程

  三大构成、艺术与科技概论、书法、中国画、计算机辅助设计、会展图形创意、设计心理学、展示道具设计与制作、展示工程模型设计与制作、动态数字图像技术、博物馆陈列设计、会展广告及传媒、会展展示设计、虚拟现实展示设计、场景搭建、数字产品项目开发与管理、装置艺术等。

就业方向 

  毕业生可在会展活动策划组织的企事业单位、会展建设企业、各类会展场馆、会展服务行业以及各类企事业单位会展部、市场营销部门进行会展设计、组织策划等工作。也可到虚拟现实设计公司、建筑动画设计公司、新媒体视觉设计公司、广告设计公司、装饰设计公司从事虚拟现实内容制作、建筑动画设计、效果图设计、交互设计、UI设计、广告设计等工作。

我们的特色 

1.大师引领:

  艺术与科技专业注重大师引领、名师任教。由原南开大学教授、硕士生导师张品领衔艺术与科技专业带头人。黑龙江省工艺美术专业高级评审委员会评委、第六届澳门国际外商投资展览会艺术总监、评审委员会评委、黑龙江美术家协会环境艺术委员会副主任、黑龙江省工业设计协会副会长、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黑龙江校友会主席、原哈尔滨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环境艺术研究所所长刘迈教授等担纲核心课程教学。本专业教师主要来自于清华美院、北京理工大学、天津美术学院、沈阳农业大学、杭州师范大学、成都理工大学、山西师范大学、吉林艺术学院、湖北工业大学、兰州理工大学、大连工业大学、贵州师范大学、武汉工程大学、兰州交通大学、鲁迅美术学院、哈尔滨师范大学、东北师范大学、米兰布雷拉美术学院等国内外知名高校,建立了一支学历结构、职称结构、年龄结构、学缘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

(张品 教授)   (刘迈 教授)

2.培养特色:

  艺术与科技专业在新文科建设背景下,以文化为根、艺术为体、科技为用为建设理念,采用“设计艺术与人文知识体系”+“科学与技术知识体系”的综合交叉设计人才培养模式,强调文化融合、产教融合、学科融合。

(1)文化融合

  将理论教学、专业实践、校园文化活动三者有机结合,采用“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全空间”育人模式,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设计大赛、经典诵读、专业考察实践、假期社会实践活动等贯穿全年,为学生搭建实战平台,体现“时时皆育人、处处皆课堂”。

(校外实践活动)

(设计大赛)

(专业考察实践)

(2)产教融合

  与教学实践基地联合开发项目化课程,共同开展空间环境设计、信息交互设计、文化创意设计、展会模型设计、文物科技保护、文物虚拟修复、数字化建模等项目,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与职业素养。

(3)学科融合

  以校内外人工智能、虚拟现实技术等专业为引领,依托省级一流本科专业,打破专业壁垒和学科障碍,使文化、艺术与科技融通互动。

师说专业

  艺术与科技专业是什么?让我们一起来听听我们专业教师代表的解读吧:

  艺术与科技之间的关系,是人们一直思考的问题。艺术是从情感的角度发现美的存在。而科技是从理性的视角探索世界万物的真理。由于科技的不断发展,科技与艺术这两个看似无甚关联的领域却相互依存和相互辅助。例如,我们能够看到的仿生学在汽车设计中的应用、生态时装设计、智能家居设计等等。科技与艺术之间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一种统一矛盾的辩证关系。我们不能简单的评述艺术、科技,需要在今后的学习、实践中深入了解艺术与科技的相融之处。正如德国哲学家奥斯瓦尔德.斯宾格勒所说:他从精确优美的古希腊雕塑中,似乎看到了毕达格拉斯、欧几里得。

——张品教授

  展示设计是艺术与科技专业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是艺术与科技完美结合的充分体现。把视觉传达语意和产品设计形态融会到三大设计领域,以时空环境设计的方式表现出来。是一个人为环境的创造,一门空间与地面的规划艺术,一项综合性的系统工程。

 ——刘迈教授

  “艺术借助科技的翅膀才能高飞”,根据达芬奇的这句名言,又给予了我们崭新的启示。那么艺术与科技是什么呢?根据我的理解给大家进行一下解答。

  从表面来看,艺术与科技属于两个相互独立的两个领域,展现为两个不同的思维方式和学科面貌。但在更深层次上,两者又是内在相关的,都是人的主体能力的彰显。那么“艺术与科技专业究竟是什么呢”,这是大多数同学在选专业时的疑问,庄子有言“判天地之美,析万物之理”也暗示着二者不可分割的关系。2022年的冬奥开幕式想必大家也都看见了吧!当时看完冬奥会我的整个朋友圈都刷屏了,冬奥开幕式也是艺术与科技完美结合的案例,在设计之时是天马行空的设想,而接下来的工作则是用现有的科技手法去实现以及突破,最终用各种声光影和器械共同组成的艺术与科技狂欢的盛宴,整个过程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和赞誉。我们在欣赏冬奥会开幕式的时候,很难说我们是在欣赏艺术形式,还是在赞叹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科学技术发展的实力。在这里艺术与科技得到了完美的结合。

  艺术浸润时代,科技引领未来。青春是用汗水去浇灌的,希望你们用坚定的信念去编织艺术与科技摇篮。

——马建达老师

  都说艺术X科技可以引领未来,这句话是很多艺科人对专业的描述,但我却更喜欢这样一句话:脱离了工具性质的科技催生了新形态的艺术,而艺术反过来带给遭遇瓶颈的科学研究以新的思维方式。读起来这样复杂的一句话也就是再说创造让不可能成为了可能。

  最近在读一本书《想象:创造力的艺术和科学》,这本书主要讲的是创造力产生的过程,例如传统手工艺与新型工业技术相结合的方式探寻并拓展时装设计的边界;例如利用曲柄、重力、反弹和2000多个弹珠再创新一个精密的音乐装置;例如舞者配合全息技术进行的精彩舞蹈表演... ...这些曾经有着泾渭分明的”楚河汉界“的门类,在技术的引导下,正在走向一个快速变革且边界模糊不清的未来。

  这其中蕴含着时间与空间、自然与人类和谐共生等法则和方法。纵使我们终极一生,也许只能窥其一二,但我们获得的乐趣却是无穷尽的,甚至达到乐此不疲的程度。艺术X科技是一个新世界的大门,值得我们用一生去探索它的奥妙。

——袁卉老师

  纵观人类发展历史,我们便会发现艺术一直在伴随科技发展而演进。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列奥纳多·达·芬奇;全球首部完全由电脑制作的动画电影《玩具总动员》;及至20世纪60年代,艺术家 Andy Warhol 创作手法中最为核心的丝网印刷技术等等。艺术想象力的无拘无束,为科技提供了更多的思路;反之,科技发展也为艺术提供了不同表达的可能。在今天,艺术与科技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紧密相依。面对当下飞速发展的科技,艺术家们有着大量属于当代的媒介和新技术供他们选择——从3D打印技术到数字互动装置,再到新形态材料,这些新技术代表着无数可能,等着我们去探索,去发掘,去创作。艺术与科技是面向未来的学科,我盼望着和它一起创造新观念、新模式、新方法、新情景和新的生活方式。

——王一帆老师

  艺术带给我们的是情感的展现,科技更多是给我们带来严肃严谨的形式,他们共同的特点是创新。艺术与科技是一门神秘有趣的学科,艺术与科技的结合会带给人更便捷美好的生活状态。

——韩梓仟老师




上一篇: 数字传媒学院 影视摄影与制作专业介绍
 
下一篇: 数字传媒学院 数字媒体艺术专业介绍
学校简介 合作交流 招生工作 联系方式 版权申请通道 图书馆

版权所有:环球ug登录网站(控股)有限公司

学校地址:

河北省廊坊市开发区东方大学城一期圣陶路(主校区)

河北省廊坊市开发区东方大学城二期白居易道(医学院校区)

河北省廊坊市开发区东方大学城一期圣陶路东(文物与艺术学院校区)

邮箱:oitoffice@126.com

冀ICP备17030115号-1

冀ICP备17030115号-2

冀公网安备 131099020000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