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ug登录网站

人文学院
校园统一身份认证 直播东方 优秀毕业生 信息公开 校长信箱
  • 部门概况
    • 学院介绍
  • 机构设置
  • 师资队伍
  • 专业介绍
  • 教学工作
    • 教学活动
    • 相关制度
    • 教研教改
  • 学生工作
    • 学生活动
    • 制度规定
  • 党团工作
    • 支部建设
    • 团学活动
  • 文件下载
  • 成绩查询
快捷入口
相关连接
  • +医学院
  • +马克思主义学院
  • +人文学院
  • +经济管理学院
  • +文物与艺术学院
  • 人工智能学院
团学活动
首页/团学活动
人文学院开展“忆百年征程,践青春担当”系列活动------诵读红色经典 传承红色基因
作者: 人文体育学院 | 2021-04-28

“忆百年征程,践青春担当”系列活动之诵读红色经典 传承红色基因

人文与马克思主义学院

英语专业20-6张雅宁

人物介绍

  孙中山(1866年11月12日-1925年3月12日),名文,幼名帝象,字载之,号日新,生于广东省香山县(今中山市)翠亨村,中国近代民族民主主义革命开拓者、中华民国和中国国民党的缔造者、三民主义倡导者。

  1905年,成立中国同盟会。1911年10月10日,领导发动辛亥革命。辛亥革命后,被推举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1925年3月12日在北京逝世,后被尊称为“中华民国国父”。

主要贡献

  1892年(光绪十八年),孙中山毕业于香港西医书院,随后在澳门、广州等地一面行医,一面结纳反清秘密会社,准备创立革命团体。
  1894年,孙中山上书直隶总督、北洋大臣李鸿章,提出“人能尽其才,地能尽其利,物能尽其用,货能畅其流”的改革主张,但未被接受。同年11月,孙中山从上海去檀香山,组织兴中会,取“振兴中华”之意,以“驱除鞑虏,恢复中国,创立合众政府,倘有二心,神明鉴察”为誓词。

  1895年2月,在香港联合当地爱国知识分子的组织辅仁文社,建立香港兴中会。同年10月,兴中会密谋在广州起义,事泄失败。孙中山被迫亡命海外。

  1896年10月,在英国伦敦曾被清公使馆诱捕,经英国友人康德黎等营救脱险。此后,孙中山详细考察欧美各国的经济、政治状况,研究了多种流派的政治学说,并与欧美各国进步人士接触,产生了具有特色的民生主义理论,三民主义思想由此初步形成。1897年孙中山赴日本,结交其朝野人士。

  1900年10月,派郑士良到广东惠州(即惠阳)三洲田发动起义。义军奋战半月,开始颇为得手,后因饷械不继而失败。戊戌变法以后,因日本友好人士的活动,孙中山与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改良派曾商谈过合作问题,但因改良派坚持保皇、反对革命,合作未能实现。

  1904年11月,孙中山重抵檀香山。20多名华侨青年接受他的倡仪,举行会议,成立了兴中会,选举刘祥(商店司理)、何宽(银行经理)为正副主席。孙中山起草了《兴中会章程》,强调帝国主义侵略中国所造成的民族危机的严重性,规定以“振兴中华”作为立会的主要宗旨。他还起草入会的秘密誓词,提出了“驱除鞑虏,恢复中国,创立合众政府”的革命主张。这是中国第一个以建立新制度为目标的民主革命纲领。兴中会成立后又在夏威夷一些地方建立分会,会员增至百余人。在孙中山的领导下,兴中会曾组织会员进行军事训练,向爱国侨胞募集资金,以为反清武装起义作准备。

  1905年(光绪三十一年),在比、德、法等国的留学生中建立了革命团体,在此期间也与国内的革命团体和革命志士建立了联系。8月,孙中山与黄兴等人,以兴中会、华兴会等革命团体为基础,在日本东京创建全国性的资产阶级革命党中国同盟会,孙中山被推举为总理,他所提出的“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的革命宗旨被采纳为同盟会纲领。在同盟会机关报《民报》发刊词中,孙中山首次提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同盟会的成立,有力地促进了全国革命运动的发展。孙中山派人到国内外各地发展组织、宣传革命。

  1905至1906年,赴东南亚各地向华侨宣传和募集革命经费,在一些地方创立同盟会的支部。他广泛传播资产阶级民主共和思想,使更多的人投身于反清革命。孙中山领导的对改良派的批判,为辛亥革命的爆发作了有力的思想准备。

  从1906至1911年,同盟会在华南各地组织多次武装起义,孙中山为起义制定战略方针,并在海外奔走,为起义筹募经费。

  1907年12月,镇南关起义时,孙中山还亲临前线参加战斗。各次起义都因缺乏群众基础、组织不够严密而失败,但革命党人前仆后继,英勇战斗,给清政府以沉重打击,给全国人民以极大的鼓舞。

  1911年4月27日,广州黄花岗起义,在全国引起了巨大震动。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各省纷纷响应。孙中山在美国得知消息后,12月下旬回国,即被17省代表以每省1票的方式16票赞成1票反对的结果选举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宣布就职,组成中华民国临时政府。2月12日,宣统帝(溥仪)宣布退位,267年的清朝统治和2000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被推翻,建立了共和国。孙中山制定和公布一系列改革和进步的法令,3月11日,颁布带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由于受到帝国主义、和国内封建主义的强大压力与革命党本身的涣散无力,孙中山被迫在清帝退位后,于1912年2月13日辞去临时大总统职务,让位于袁世凯,4月1日正式解职。此后一年多,孙中山积极宣传民生主义,号召实行平均地权,提倡兴办实业;还亲自担任了全国铁路督办,力图筹借外资修筑铁路干线。但因政权落在袁世凯手中,其10万英里的铁路规划也远非当时国力所能负荷,孙中山的设想并未成为现实。

  1914年6月,孙中山在东京组织中华革命党,希望恢复和发扬同盟会的精神。袁世凯复辟帝制失败,孙中山于1915年5月初回到国内,继续为捍卫共和制度而斗争。

  1917年7月,因段祺瑞为首领的北洋军阀解散国会和废弃《临时约法》,孙中山联合西南军阀,在广州建立军政府,被推举为大元帅,进行护法战争。但孙中山在军政府内备受军阀、政客的排挤,不得不于1918年(民国七年)5月,辞去大元帅职务。第一次护法战争的失败使孙中山认识到南北军阀都是一丘之貉。

  从1918至1920年,孙中山完成过去已着手撰写的《建国方略》,对以往的革命经验进行总结,提出了改造和建设中国的宏伟计划。

  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孙中山于次年夏致电列宁和苏维埃政府祝贺俄国革命的伟大胜利。1919年(民国八年)的五四运动,给予孙中山以很大的鼓舞,他高度评价和支持学生运动。

  1919年8月,孙中山委派胡汉民、朱执信、廖仲恺等人在上海创办《建设》杂志,大力宣传民主革命理论。10月,宣布中华革命党改组为中国国民党。

  1920年8月,孙中山指示驻闽、粤军回师广东,驱逐了桂系军阀。11月,孙中山回到广州,重举护法旗帜。孙中山从1920年(民国九年)开始与苏俄人士接触。

  1921年5月,在广州就任非常国会推举的非常大总统,接着出师广西,消灭了桂系军阀陆荣廷的势力,准备以两广为根据地北伐。12月,孙中山在桂林会见共产国际代表马林,讨论建立革命党和革命武装问题。

  1922年4月,又在广州与苏俄的全权代表会见,从幻想向帝国主义寻求援助转而希望联俄。6月,因政见不合与陈炯明决裂,孙中山被迫离开广州再赴上海。此后,孙中山接受了中国共产党和苏俄的帮助,提出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

  1924年1月,在广州召开了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党纲、党章,重新解释了三民主义,同时创办黄埔军官学校,训练革命武装干部。陈炯明的叛变使孙中山陷于极为困难的境地,他决心接受共产国际和中国共产党的帮助,欢迎李大钊等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中国国民党。5月,孙中山在广州黄埔长州岛创立陆军军官学校,为建立革命军队打下基础。

  孙中山早期曾努力争取日、英、法、美等国援助中国的革命和建设,但均无所获。他在斗争中认识到,要争取中国独立富强就必须努力推翻帝国主义。晚年,他同帝国主义进行了坚决的斗争。

  冯玉祥、段祺瑞、张作霖先后电邀孙中山北上共商国是。孙中山接受邀请,并提出废除不平等条约、召开国民会议作为解决时局的办法。

  1925年3月12日,因患肝癌在北京逝世。逝世前夕签署的遗嘱,包括《国事遗嘱》、《家事遗嘱》和《致苏俄遗书》三个文件。在国事遗嘱中,他总结了40年的革命经验,得出结论说:“必须唤起民众,及联合世界上以平等待我之民族,共同奋斗。”发出了“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的号召。

  遗嘱指出,要按他“所著《建国方略》、《建国大纲》、《三民主义》及《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继续努力,以求贯彻”。在家事遗嘱中,说明将遗下的书籍、衣物、住宅等留给宋庆龄作为纪念,要求子女们继承他的革命遗志。在致苏俄遗书中,阐明他实行三大革命政策,坚持反帝爱国事业的坚定信念,表示“希望不久即将破晓,斯时苏联以良友及盟国而欣迎强盛独立之中国,两国在争世界被压迫民族自由之大战中,携手并进,以取得胜利”。

社会评价

  孙中山对中国革命史有巨大贡献的,概括为两个方面:一是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二是开创国共合作,导致了北伐战争的胜利。孙中山的一生追求真理,始终与时俱进;一生不懈奋斗,始终坚韧不拔;一生热爱祖国,始终致力于振兴中华。

  在这里我们不光要记住孙中山所取得的功绩,更要记住孙中山那种不懈奋斗、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精神,我们要记住孙中山“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的谆谆教导,在革命的道路上继续前行!

人物评价


  孙中山是资产阶级革命家,他有功绩,也有缺点。

-----周恩来

  孙中山先生在四十年的革命斗争中充分地表现了坚决和勇敢的革命精神。他不怕困难和失败,他在遭受失败后,又整顿好革命队伍,重新走上战场。孙中山先生能够随着历史的变化不断地进步,由早期的主张推翻皇帝、建立民国而进到晚年的提出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由倡导民主革命而进到主张实现世界大同。在孙中山的一生中,他的革命精神永远是在前进的。

-----朱德

  孙中山先生是伟大的革命家,是我们的老师。我们现在实行的新民主主义就是继承了孙中山先生的新三民主义。

-----刘少奇

上一篇: 人文学院党支部举办 观看“抗疫英雄”纪录片 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
 
下一篇: 塞罕坝精神的根源
学校简介 合作交流 招生工作 联系方式 版权申请通道 图书馆

版权所有:环球ug登录网站(控股)有限公司

学校地址:

河北省廊坊市开发区东方大学城一期圣陶路(主校区)

河北省廊坊市开发区东方大学城二期白居易道(医学院校区)

河北省廊坊市开发区东方大学城一期圣陶路东(文物与艺术学院校区)

邮箱:oitoffice@126.com

冀ICP备17030115号-1

冀ICP备17030115号-2

冀公网安备 131099020000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