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ug登录网站

图书馆
校园统一身份认证 直播东方 优秀毕业生 信息公开 校长信箱
  • 馆藏资源
    • 公共检索
    • 试用资源
  • 动态公告
  • 入馆指南
    • 本馆简介
    • 入馆须知
    • 新生入馆教育
  • 阅读推广
  • 我的图书馆
  • 联系我们
快捷入口
相关连接
  • +医学院
  • +马克思主义学院
  • +人文学院
  • +经济管理学院
  • +文物与艺术学院
  • 人工智能学院
动态公告
首页/动态公告
文化与传承——绒花
作者: 图书馆管理员 | 2022-05-18
  1. 绒花制作技艺

  绒花制作技艺,江苏省南京市传统技艺,江苏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之一。

  绒花,谐音“荣华”,寓有吉祥、祝福之意。绒花由天然蚕丝和铜丝作为原材料制作而成,多用于旧时民间的民俗节事与礼仪装饰之中。绒花题材寓意造型大多取自民间生活符号祥瑞,用以表达吉祥如意之意趣。 

历史渊源

  南京绒花制作始于唐代,武则天时,南京绒花便作为扬州绒花列为皇室贡品。

  明代,南京绒花有专门的作坊,生产具有一定的规模,这与当时南京云锦业的发展有一定的关系。生产云锦业的过程会产生大量的蚕丝下脚料,这为绒花制作工艺的兴起和发展提供了物质条件。

  清代,南京绒花曾作为贡品进奉朝廷。当时的南京官府专门设有七作二房。康熙、乾隆时期,南京绒花生产达到鼎盛期,产品销往各地。

  20世纪50年代,南京市人民政府把从事绒花生产的个体作坊和绒花艺人组织起来,成立了艺美绒花合作社。文革时期,绒花被作为“四旧”停止生产,文革结束后,绒花逐渐恢复生产。

  20世纪80年代,成立南京工艺制花厂,生产的绒花产品,除了少部分的传统产品外,大多为外销的动物类绒制品。


工艺特征

壹

类型

  绒花制作的类型较多,传统形式主要有鬓头花、胸花、脚花、帽花、罩花、礼花、戏剧花(舞台表演使用)以及后期发展的绒制风冠、花鸟虫鱼、人物走兽、盆景建筑等类型。

贰

色调

  绒花以人红、水红、桃红等为主色调,辅以粉红、墨绿、葱绿等色,以黄色、金色点缀。

叁

图案

  传统绒花的图案大多是象征吉祥的风凰、聚宝盆、双喜字、石榴以及各式的花朵,如茉莉花、白兰花、素馨花、鸡蛋花、芙蓉花、蔷薇花等。绒花的图案与中国传统民间艺术题材具有相似性,其造型具有中国民族特色。

传承模式

  绒花制作技艺主要有家族传承、师徒传承、作坊(企业)传承以及社会传承等方式。

''1家族传承

  绒花作为种传统手艺,必须经过长期的制作体验和学习,以父传子、子传孙的家族传承方式代代相传。

''2师徒传承

  师徒传承是绒花制作技艺传承方式之一,一般师傅挑选徒弟,师徒间往往具有一定的血缘、地缘或业缘关系。

''3作坊传承 

  作坊(企业)传承中,师傅在招收学艺徒或学徒工时常注重人品和天赋,以此为基础进行综合考虑。作坊中学艺徒的升迁条件要求严格,学艺期间一律不得独自开店或帮工。

绒花的学徒制度在中国近代继续发挥着重要作用,逐步由传统的学徒制度转向职业技术教育的能力培训。建国后,南京绒花生产合作社、生产小组以及绒花工厂企业的成立,颠覆了传统的学徒制度,国家对绒花学徒工进行必要的技术培训,企业中的师傅只起一般指导作用,师傅和学徒工具有平等的社会地位。

''4社会传承
  社会传承是对前三种传承模式的综合,但以传承者的自学为多,主要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多个师傅带多个徒弟的方式传承;一种是没有拜师,而是常听多看绒花艺人操作,无师自通而习得技艺。社会传承在建国之后有了很大的发展空间,既有建立在劳动合同之上的师徒父系,也有自学成才的传承方式。
 传承价值 

  绒花传统技艺原来是以传承人言传身教传的方式进行延续和承传,依托师徒制传承自身而存在。作为民间文化的承载者,它蕴含着人们特有的精神价值与思维方式,为社会增添了丰富多元的色彩。

 传承状况 

  随着中国现代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在机械化大生产的冲击下绒花由于成本高、产值低、样式老套、缺少传承艺人以及制作工艺复杂、收益慢、生存压力大等多种因素的制约,生产规模不断萎缩,制进而演变为绒花艺人离散和技艺荒废的濒危状态。

 传承人物

  赵树宪,曾获得江苏省工艺美术“迎春花大奖”,南京市工艺美术大师作品展“金奖”。2008年获得南京绒花制作技艺省级代表性非遗传承人。

保护措施

  20世纪90年代,南京民俗博物馆对南京绒花传统技艺采取征集绒花老艺人周家风制作的传统绒花作品和收集整理有关南京绒花的文字、图像和音像等资料系列保护措施。

  2008年1月8日,南京市人民政府公布《市政府关于公布第一批南京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通知》,南京市民俗博物馆获得绒花制作技艺项目的单位保护资格。

上一篇: 文化与传承——二十四节气
 
下一篇: 一片红叶,一缕书香 ——北校区图书馆一瞥
学校简介 合作交流 招生工作 联系方式 版权申请通道 图书馆

版权所有:环球ug登录网站(控股)有限公司

学校地址:

河北省廊坊市开发区东方大学城一期圣陶路(主校区)

河北省廊坊市开发区东方大学城二期白居易道(医学院校区)

河北省廊坊市开发区东方大学城一期圣陶路东(文物与艺术学院校区)

邮箱:oitoffice@126.com

冀ICP备17030115号-1

冀ICP备17030115号-2

冀公网安备 13109902000016号